![]() |
王鹏波 | 男 | 副教授/博导 | ||
2007年获得北航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博士学位,2010年博士后出站留校任教,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赴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访问。先后讲授图像信号处理、多源信号融合、Software Application of STK 等多门课程。目前主要从事新体制成像雷达系统技术、高分辨率雷达成像处理技术、多元信息融合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
![]() |
赵巍 | 女 | 教授/博导 | 北航蓝天新星 | |
1994年、1997年、2000年分别在西北工业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2001年进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03年至今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教师,2010年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图像理解、数字视频图像处理、自动目标识别、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信号处理、信息融合、运动目标跟踪等。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或主要技术人员参加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国家级、部级项目十余项。在国内外期刊、会议上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多篇被SCI、EI和ISTP等国际著名索引收录。协助指导博士生4名,指导硕士研究生10余名,主讲本科生专业课《自动控制原理》和研究生专业课《数字图像处理与识别》。 |
于泽 | 男 | 副教授/博导 | |||
主要研究方向为高分辨率多模式天基SAR系统总体设计与信号处理、空间多元遥感信息协同探测等。 |
![]() |
王文光 | 男 | 副教授/博导 | 通信系副主任 | |
2007年6月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博士学位,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并被评为2008年北航优秀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有:极化SAR信息处理、图像理解、目标探测、目标识别等。目前在研项目包括装备预研基金、863、973项目等纵向课题及相关领域的横向课题。已发表论文30余篇. |
![]() |
王向荣 | 女 | 副教授 | ||
王向荣,博士,2009年和2011年分别获南京理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系学士和硕士学位,2015年获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电子工程系工学博士学位,2016年在美国维拉诺瓦大学高级通信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工作,2016年10月至今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任教。近年来已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参与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以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IEEE会员、中国航空学会会员。2016年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
![]() |
王俊 | 男 | 教授 | 行政副院长 | |
王俊,男,1972年生,2001年获得博士学位。现为北航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行政副院长,中国电子学会DSP专家委员会秘书。主要从事DSP/FPGA实时结构、信号处理、目标识别与跟踪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自然科学基金、973项目、863项目、重点实验室基金、院所项目等38项,发表论文38篇(SCI收录7篇),申请专利21项。主讲《数字信号处理》、《DSP体系结构》等7门本、研、留学生课程,主持校级教改2项,积极参加学生科技活动指导工作。协助指导博士生5名;培养硕士研究生20余名;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30余名。指导学生荣获“北航优秀硕士论文”3篇,“北航优秀学士论文”1篇;并获得2005“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北京赛区优秀指导教师”、2005/2006/2007/2008“北航学生科技实践优秀指导教师”、2008年“成飞奖教金”、2008年“三育人先进个人”、2009年“实践奖教金”、2009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2010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 |
![]() |
许小剑 | 男 | 教授/博导 | ||
1963年生。1999年前在航天二院207所从事科研和管理工作,先后任研究员、副所长和所长;2002年获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博士学位;2003年起任北航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博导。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责任教授。 |
![]() |
孙进平 | 男 | 教授 | 无 | |
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信号处理分会委员,第八届《信号处理》期刊编委。研究方向:信号分析检测与估计、图像理解、雷达信号与数据处理的算法及软硬件实现。主持863项目、973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40余项;发表SCI(E)检索论文20余篇,EI检索60余篇,获批专利5项,编著教材1部,专业译著2部;主讲本科及研究生课程四门;获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排名2),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北京赛区优秀辅导教师1次。 |
陈长汶 | 博导 | ||||
暂无 |
![]() |
陈杰 | 男 | 教授 | 副院长 | |
研究方向包括: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系统建模、高分辨率星载SAR成像处理、新体制成像雷达系统技术等。先后承担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和国家“973”计划项目子课题、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基金、航空科学基金、总装预研基金、博士后科学基金等多项科研任务。协助博士生3名,目前在读博士生4人、硕士生6名。已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重要国际会议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被SCI、EI收录二十余篇次,合作出版教材4部。 曾获得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排名7),北京市高等教育成果奖二等奖1项(排名5),荣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蓝天计划》“优秀博士后”称号。2006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8年获得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自然科学)三等奖。 ——> 主要研究领域空天信息获取与处理、高分辨率雷达成像处理、新体制成像雷达系统技术、多元遥感信息协同探测——> 正在研究项目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国家“973”计划子课题2项、国家“863”计划子课题5项、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基金、总装预研课题、总装预研基金、航空科学基金和博士后科学基金等课题各1项。主持研究生 精品课程(留学生课程)“Fundamentals of Information Theory”1项。——> 最近发表论著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重要国际会议上已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被SCI、EI、ISTP收录20余篇次,合作出版教材4部。——> 获得主要荣誉曾获得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排名7),北京市高等教育成果奖二等奖1项(排名5),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排名5)。2005年荣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蓝天计划》首批“优秀博士后”称号,2006年度入选教育 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8年获得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自然科学)三等奖。 |